平顶山市第四中学生物学科节制作叶脉书签

2025-05-01

探索自然之美,触摸生命的脉络

平顶山市第四中学组织学生制作叶脉书签

428日至429日,平顶山市第四中学生物学科组精心策划的探索自然之美,触摸生命的脉络叶脉书签制作活动在首届生物学科节中精彩呈现。同学们化身自然工匠,以生物学科知识为笔,以树叶为画布,在叶脉书签制作中探索植物结构的奥秘,用创意赋予自然落叶新的生命。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充满趣味与科学的实践之旅!

1.叶片采集与筛选

同学们漫步校园,寻觅叶脉清晰、坚韧的常绿阔叶树叶,如桂花、玉兰等品种的叶片。挑选时,大家认真辨别叶片的成熟度——太嫩易烂、太老难腐,唯有“适龄”叶片才能成为理想的实验材料。


2.科学腐蚀与叶肉剥离

在实验室中,同学们小心翼翼地配制氢氧化钠溶液,将叶片浸入溶液并以小火煮制。随着叶片逐渐变黄,叶肉在碱液中软化,而坚韧的叶脉悄然显现。随后,大家用软毛牙刷沿叶脉方向轻刷,耐心剥离叶肉,感受“化腐朽为神奇”的生物魔法。


3.艺术加工与个性创作

漂白后的叶脉洁白如纱,同学们发挥创意,用水彩颜料为叶脉“穿上”彩衣,或浸染单色展现简约之美,或手绘渐变勾勒自然韵律。最后,通过塑封加固,一枚枚兼具科学原理与艺术美感的叶脉书签就此诞生


活动回顾:当生物实验邂逅自然艺术

从叶片到书签,从课本到实践,同学们以植物叶片为载体,开启了一场科学与美学的对话。通过腐蚀去叶肉、漂白染色、塑封装饰等步骤,平凡的落叶在巧手中蜕变为独一无二的叶脉艺术品。实验室内既有严谨的化学操作,也有灵动的色彩碰撞,更不乏对自然之美的惊叹与思考。

1.知识落地,知行合一

同学们在实验中具象化理解叶片结构:叶脉的纤维素如何抵御腐蚀?叶肉组织为何在碱液中分解?课本中的“植物组织”“有机化合物性质”等知识点,通过实践转化为可触摸的成果。一位同学感慨:“原来叶脉的坚韧是生命演化的智慧!”

2.手脑并用,创意无限

从叶片预处理时的细致刷洗,到染色装饰时的色彩搭配,每个环节都考验专注力与创造力。同学们用渐变色彩呈现四季轮回,让科学成果兼具艺术价值。

3.学科融合,无界成长

活动打破学科壁垒:生物知识为根基,化学原理(碱液腐蚀、漂白反应)为助力,美术设计让科学成果焕发生机。学科间的交融让学习场景更立体,也让创新思维在跨界碰撞中迸发火花。

‌总结与展望:让知识的脉络向未来延伸‌

当一片片落叶被赋予新生,生物学科的“教”与“学”也悄然升华——它不仅是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,更是自然馈赠的美学课堂,是实践与创新的生动起点。本次活动以沉浸式体验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精妙,更在他们心中播下热爱自然、探索科学的种子。

未来,平顶山市第四中学生物组将持续借助学科平台,设计更多“看得见生命”的实践项目,引领学生在触摸、感知、创造中拓宽认知边界,让知识的脉络在实践中不断延伸,让科学与艺术的共鸣回荡在成长的每一个角落。

图、文/李迎歌

编辑/于涵哲

审核/李淑华

2025年5月1日

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